給父母的最後忠告

  作家凱.海莫維茲(Kay Hymowitz)在她的文章<媒體時代的親子矛盾>(The Contradictions of Parenting in a Media Age)當中,曾經寫出以下的評語:
「行銷業者知道,相較於那些依賴性高、順從的孩子,有自主性的孩子會是更好的消費者,而且他們會自然而然被媒體內容所吸引,可以更快達到他們的預期效果。」我們看到多少聰明靈巧又厲害的孩子,卻在流行文化當中被蠢蛋們餵養長大?

  以下這是廣告客戶所樂見、行銷業者所熱愛的場景,而且還可能在你家裡上演過不只一次:火氣很大的孩子,對著他「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父母所提出的其他「愚蠢」意見,轉著眼珠子和大搖其頭。從一九五○年代開始,童年已經開始改變,現在的孩子沈浸在許多新形式的媒體之中,他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變少,也比較不會服從像是老師或鄰居等其他大人的權威。海莫維茲表示:「這種童年的新樣貌,意味著在某些時候工作時間會更耗費心神,當沒有配偶幫忙的時候,某個地方的第三人在幫你照顧孩子,父母必須完成某些前所未有的任務:小心而刻意地抗衡自己文化中某些重要的中心思想。」

  「那都是要看父母本身……」行銷業者、電影工作者、電視製作人、歌手、演員等人說過多少次這種話?他們幫自己脫罪,其產品可能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和他們沒有關係,而且還指責你是唯一應該負起保護孩子責任的人。反正他們宣稱自己「有權利」賺錢,而且幾乎可以用任何方式表達自我。有時候真的很難以置信,多數廣告與娛樂產品的製造者,當中有許多人也是為人父母,然而,為數眾多的從業人員的確不是。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有個同事的女兒在電視圈工作,她表示在這個圈子裡的許多工作者都是年輕、單身、沒有孩子的人。如果把規模放大來看,一九四○年起美國人口中的單身比例從百分之八跳升到百分之二十六,已增加了三倍,也抓住了好萊塢和行銷業者的注意力。

  現存社會裡的行銷業者和娛樂產業,把養育我們孩子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確是一項不利的事實,許多父母也深感無助。在一項《今日美國報》、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及蓋洛普所進行的民調中,有將近九成的父母認為「比起二十年前,現在想要把孩子養育成為『好人』,可說是困難多了」。父母表示,孩子花在電視、電影、電玩和線上遊戲、錄影帶的時間(每週約三十五到四十小時),不但無法讓親子一起相處,而且還導致孩子沈浸在性、暴力以及拜金主義。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認為,想要限制孩子接觸流行文化「幾乎不可能」。

  以上是壞消息。而好消息是,證據顯示孩子還是會聽父母的話。根據基督教青年協會(YMCA)在二○○○年時的調查,百分之八十四的青少年和百分之七十二的青少女表示,他們會向父母尋求建議;而父母和青少年子女也表示,他們每天花在彼此對話的時間約有八十分鐘。但是,父母還是會出現傳達訊息的問題,研究發現有百分之六十四的父母表示他們經常向孩子講述價值和信仰,但只有百分之四十一的青少年願意經常聽到這些話。同樣的,有百分之六十二的父母「非常同意」要和孩子擁有同樣的基本價值觀,但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的青少年有相同的感覺。

  好,所以我們為人父母者得去做些努力,抵消這些恐將吞噬我們孩子的毒性文化。以下是幫助你好好盡職的一些建議:

  確定自己真的知道你的孩子讀、看、聽的內容。

  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許多父母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都耗在媒體裡面。舉例來說,基督教青年協會的調查發現,雖然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父母表示他們經常監控孩子收看的電視內容,但卻有百分之六十一的孩子說自己看電視的時候並沒有父母監督。同樣的,百分之七十一的父母宣稱自己經常監看孩子使用網路,但是,卻有百分之四十五的青少年說他們在玩網路的時候,通常甚至完全沒有大人在旁控管。如果你想要多加注意孩子從媒體裡吸收了什麼內容,就要確定辦到了以下的各個事項:
  ●把所有的電視和電腦設備放在家裡的公共區域,像是家庭活動區或是廚房,而不要把它們放在孩子的臥室裡。
  ●當子女還小的時候,讓他們養成習慣,在看特定電視節目和電影、買電玩遊戲和唱片之前,必須經過你的允許,記得要檢查孩子在翻閱的雜誌。
  ●不要鼓勵孩子拿著遙控器亂轉頻道,或乾脆嚴格禁止。
  ●與孩子朋友的父母保持連絡,和他們討論你的孩子的媒體收視習慣,看看是否能夠對於孩子在一起時所接觸的電視節目、錄影帶、電玩、音樂,與其他孩子的父母達成共識。
  ●多加運用產品的警告標示,還有其他能讓父母察看最新上市影音內容的網站或其他資源,要是你仍然無法確定其是否合適,在給孩子看之前,自己先要預看一次。另外要注意的是,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雖然有一套提醒父母的成人內容標示系統,但這並非強制性質,美國唱片業協會估計只有不到百分之零點五的唱片會貼出提供父母建議的標示,而且大多數的標示也不會說明成人歌詞語言究竟是牽涉到性、暴力還是爆粗口。
  ●盡可能心平氣和地和子女討論他們可以接觸哪些媒體內容。如果你發現孩子正在看某些不適當的東西,請和他們進行雙邊對話,把這次當成一個機會教育。談論媒體內容,探討子女為什麼想要看,如果他們知道你反對的理由,還必須要讓他們知道之後違規的後果(例如關電視、把產品退回給商家、整件事告一段落後要接受處罰等等)。

 

 

  為子女立下確實的使用媒體規範。

  讓孩子事先了解自己可以聽什麼、看什麼,才是公平的作法。請依孩子的年齡設下適當規範,並且坐下來和他們討論。請注意,要是你的規則是完全依賴外在分級制度(舉例來說,像是電影或是電玩),也就沒有辦法讓你依產品內容而作出適度斟酌。所以,你可能要告訴自己十五歲的孩子,可以看大眾級和普通輔導級的片子,但是要看特別輔導級的片子就必須經過你的允許。告訴他們立下規範的理由以及違規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後者也非常重要,孩子如果清楚違規的後果,將會讓他們更能夠乖乖遵守規矩。

  運用現有科技封鎖令人反感的媒體內容,別讓它們進你家。

  研究發現,許多父母依然不知該如何運用科技幫助他們掌控討人厭的媒體內容。舉例來說,二○○一年凱瑟家庭基金會的調查顯示,電視機裡的V晶片(V-chip)可以讓孩子看不到含有暴力或性內容的節目,但是知道這項功能的父母中,卻只有百分之三十六採用。這種設備和其他科技將會是你的重要幫手,尤其是對家中有年幼子女的父母而言更是如此。網路過濾軟體可以讓孩子不會看到
成人或色情網站,其他的軟體則可以幫你檢查孩子瀏覽過的網頁,或是他們的聊天室和即時通的討論訊息。花一點點錢,有線電視公司可以幫你封鎖電視裡類似MTV台的頻道,而電視機裡的V晶片也可以讓孩子看不到有暴力或性內容的節目。如果想要知道運用這些措施的最新資訊,可以在「給父母的資源」一章中查詢有關的組織團體和網站。

  幫助你的孩子培養媒體素養,並在適當情境下加入相關的媒體內容。

  你的角色並非只是孩子的「媒體警察」而已,他們身處的世界充滿了媒體,無論你怎麼努力,也不可能為孩子擋下所有討人厭的媒體內容,其他父母也未必會和你一樣擔心,孩子的同儕壓力也可能會使他們違反你所訂立的媒體使用規則。證據顯示,如果訂定太嚴格的居家電視收看規則,反而真會鼓勵年齡較大的孩子去別的地方收看被禁的節目。研究者也發現,好好和青少年討論這些議題,而不是限制他們去接觸電視,比較可能對他們的收視習慣發揮影響力。

  所以你必須幫助孩子更加了解媒體--對於所接觸到的媒體訊息,要靠他們自己去質疑、評估、加以決定。當你發現孩子正在看讓你覺得不舒服的節目時,最好的處理方法是公開討論。你的孩子怎麼看待它?它正確呈現出人類的真實行為或真實世界嗎?要是在真實生活中發生暴力或是性活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請多鼓勵或支持學校裡的媒體素養課程。公共電視、媒體素養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和其他組織提供了檢視廣告技巧和媒體訊息的網站和錄影帶,它們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行銷業者是如何操弄(甚至是捏造)他們所看到的影像。如果孩子一直纏著你購買某個新產品,詢問他是怎麼知道這個東西的,也要問他是否知道同學貼在網路留言板上的產品推薦訊息,可能是被安插好的騙局,而且對方還收了行銷業者的錢?你可以來玩個遊戲,點名某些行銷騙術的離譜案
例,或是點出娛樂媒體裡所隱藏的微妙、潛意識的重點訊息。

  如果你有女兒,為了她的健康和自尊著想,和她討論廣告和媒體裡女性形象的議題,是很重要的事情。她日常生活所見到的那些真實女孩,真的會像這些照片嗎?這種影像會對她和她的朋友造成什麼傷害?請確定她知道再也不能把模特兒和名人的照片信以為「真」。電腦可以消除斑點、贅肉以及皺紋,詢問她我們判斷其他人的標準是什麼,以及我們要如何決定自己的朋友。

  媒體所描繪的男女關係與家庭關係,是你應該要和孩子好好討論的另一項重要議題。隨便的性會對感情、身體以及心靈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們的穿著方式是否會傳達出給別人的訊息?性感挑逗的打扮在真實生活中會帶來什麼樣的危險?女孩們希望如何被男孩對待?而她們是如何被對待的?粗俗的言語會對人際關係造成什麼傷害?控制我們的憤怒為什麼如此重要?父母和孩子要如何表示對彼此的尊重?可以與孩子討論的話題無窮無盡,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從你和孩子共同觀看的娛樂與行銷內容作為開端。

  鼓勵孩子好好享受其他的健康娛樂和活動。

  我們之前把重點放在許多可怕的媒體內容,想必你也同意把那些內容給孩子看或賣給孩子是很可怕的事。我們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要幫助你了解,他們給青少年最壞的東西是什麼。不過,還是有很多節目和產品可以讓你和孩子開心、哭泣、思考、質疑、學習以及珍惜。請父母持續守護孩子,並且盡可能地和他們共享家庭生活,同時也要請你支持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參與可以提升生活的活動--戶外娛樂、運動、閱讀、志工、歌唱、玩樂器、培養嗜好、繪圖、養寵物、栽種花朵植物等等,機會無窮,以上這些選擇也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採取個人行動,幫助淨化這個病入膏肓的媒體與行銷環境。

  除了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垃圾環境和有害廣告之外,你還可以做更多的事。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暢銷書《拯救奧菲莉亞》(Reviving Ophelia)的作者瑪麗.派佛(Mary Pipher)指出,文化變遷是「百萬人累積的行動」6。寫信到聯邦通訊委員會抱怨電視節目,參加促進孩童權利的團體,讓行銷業者知道你發現了某個令人不快的廣告或是對孩子有害的產品。告訴議員你支持保護孩子的法律,要是零售商販賣會傷害孩子的產品,要向他們提出客訴,抵制出產這些商品的廠商。我們認為,這不是在審查,而是行使《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自身權利。

  有的時候,喚起大家對於過分的行銷行為或離譜媒體的注意力,卻反而刺激了銷售量或是增加了收視眾,的確是令人痛心。但是我們要為孩子樹立典範,讓他們知道我們認為適切的標準和規範有助於朝向健康生活邁進。當廣告客戶大膽跨越得體行為和合宜品味的界限時,他們應該要對此好好說明。而且,抗議和客訴偶爾也會成功!舉例來說,沃爾瑪曾經因為客訴達到一定數量,把許多露骨的「男性」雜誌(如《Maxim》和《Stuff》)下架。好幾家商店也因為顧客的抗議,把具有FCUK(以French Connection United Kingdom字樣作為聳動的品牌名稱,專攻青少年香水和服飾市場)的招牌和商標產品移除,面對越來越高張的消費者反對聲浪,這家公司宣布要為美國百貨公司重新製作商品標籤,不會再出現那些犯眾怒的縮寫字母7

  雖然你無法控制龐大的文化環境,還是可以為孩子在家裡創造「綠洲」。

  電視機、音響、錄放影機、CD音響和DVD放影機以及電腦,都有一個「關機」鍵,大膽按下去不要怕!當家人需要閱讀,玩樂、思考以及聊天的時候,創造一個在家裡的安靜時段和區塊,把流行文化的喧譁之聲調低。這樣可以趁孩子不再倚賴媒體為唯一娛樂之際,鼓勵他們發展其他的興趣或技巧,這種作法也可以給你充裕時間對抗那些所有孩子都得面對的有害文化訊息。我們希望本書可以提供給您足夠的動機和方法,讓您在孩子的生活和各種人際關係中,發揮更積極的影響力。

 


本文出自:《失控的教養:給現代父母的一封信

2AB113.jpg

作者:蘿拉。布登貝格&凱瑟琳。麥姬(Buddenberg & McGee)

譯者:吳宗璘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