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的溝通專家岸英光,曾指出「孩子從父母口中學習語言,同時也學習父母親溝通的方式。父母說話的聲調、表情、態度甚至連價值觀等,孩子都會像海綿一樣完全吸收,所以你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將會創造他的未來」。「孩子不聽話」是爸媽最常見的問題,因為一旦不聽話,孩子會行為失當,引發許多學習問題,甚至親子衝突。不過當你抱怨孩子不聽話時,是否想過:孩子是真的聽不懂?還是不願意聽?或是爸媽說話的方式不對?不妨想想究竟該怎麼和孩子說話吧!

  「已經講過這麼多遍了,你為什麼還是聽不懂?」「為什麼都講不聽,一定要用罵的嗎?」「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媽媽講話?」如果你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而耐性全失、怒氣衝天,相信上面那些話可能曾經從你的口中,挾帶著怒氣失控而出,甚至還有可能用了更嚴厲的字句,表達自己對於親子溝通不良的無奈與憤怒。結果最後不但讓語言傷害了親子關係,而且也沒有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親子溝通這門課永遠都是學問。如果沒有好好學習,很可能會因為溝通不良,導致許多難以設想的後果。孩子還小的時候,難免會不聽話,而不斷闖禍、犯錯;等到青春期,急著長大的孩子如果仍不願意聽你說話,恐怕親子關係就會逐漸疏離;等到孩子成年自立,一旦你想要和他說話,他會以工作忙、離家遠來閃避,甚至直接抗議你的關心等於囉唆,這一切都源自於沒有從小建立情感關係的溝通管道。

輕鬆教養出好小孩  

 

 

  日本知名的溝通專家岸英光,曾指出「孩子從父母口中學習語言,同時也學習父母親溝通的方式。父母說話的聲調、表情、態度甚至連價值觀等,孩子都會像海綿一樣完全吸收,所以你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將會創造他的未來」。

  換言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如果沒有用對的方式和孩子說話、以及和孩子說對話,等到孩子成年自立了,爸媽很快會發現,孩子對你說話的方式就會像一面鏡子,忠實反映了從小你對他的說話方式和態度。

嬰兒時期,就要開始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

  為了記錄雙胞胎女兒成長,而開始撰寫「一開始就不孤單」部落格的作家媽媽Selena(洪淑青)認為「親子溝通要從嬰兒階段開始做起」,她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就不需要溝通。

  只要是聽力發展正常的孩子,往往在六、七個月大時,就會開始聽聲辯人、聽聲尋物,這也代表他是「聽得懂」,Selena在雙胞胎左左和右右八個月大時,就發現他們會循著大人的指引,用目光搜尋、用雙腳爬行到目的地,從此她也開始提醒自己不能再和孩子亂說話,要開始培養和孩子良性的溝通模式。

  Selena指出,嬰幼兒階段的溝通,像是聲音和肢體上的交流,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滿兩歲後,進入「人生第一個叛逆階段」時,難免會有不可理喻的行為,讓忙於家務的媽媽失去耐性,抓狂生氣,「當你覺得孩子講也講不聽時,唯一能作的還是只能再透過溝通把衝突縮小。」孩子在三歲以前,他們其實是懂得情況的,只是會的語言太少、只能用哭、鬧來表達,因此大人不能以為孩子還小還不懂、甚至忽略他們的反應。

保持理性,才能夠不讓溝通失控

  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時,Selena仍會耐著性子,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先讓孩子發洩,找到情緒出口時,再好好地和孩子說。她提醒大家「親子溝通」定要不厭其煩,尤其在孩子還小時,小腦袋無法成熟到可以冷靜思考的狀態,許多的行為都是出自於一時的情緒,或是大人無法理解的邏輯。「正因為孩子的行為規範、人生道理都還在型塑中,所以爸媽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孩子好好講,藉著溝通來慢慢地調整孩子的脾氣和想法。」

  只是,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相信爸媽的情緒一定也會被孩子的哭鬧打亂,甚至會因為理性溝通或柔性勸說無效,最後失去耐性,開始責備孩子。面對情緒失控的幼兒,Selena有一個絕招:當孩子沒由來地吵鬧時,她就會問「你想喝杯水嗎?」,然後帶著孩子離開吵鬧現場,到廚房或是安靜的角落,再倒一杯水給她喝。如果孩子還是怒氣衝天,就會問他要不要喝第二杯、甚至第三杯。等到孩子喝完水、暫停吵鬧,再帶他去洗把臉,觀察他的情緒是否平復,再開始溝通。

  同樣的方法也適用在大人身上,當Selena察覺自己對孩子瀕臨情緒爆發邊緣時,她會按捺住怒氣,跑到廚房去喝水,一杯不夠就喝第二杯、第三杯。藉由喝水吞嚥的過程,調整呼吸,也調整情緒,等到自己心情比較平復了,再去和孩子溝通。


本文出自:《輕鬆教,養出好小孩:最實用的10堂親子教養課

2AB114  

作者:PChome Kids 編輯部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