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時間有一定限度
在思考如何「減少時間的浪費,將其轉變為有價值的時間」這個主題時,數位化與類比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
而我們再三強調過,以數位化(IT化)為武器、主導了各種工作術的美式新自由主義,它的核心關鍵字是:速度、效率、省時,並因此成為菁英階層推崇的時間管理術。

這個理論確實提到很多種要的時間管理要素,但是也有兩個缺點存在。
第一,如果員工如果對自己的時間資產置之不理的話,一定會遭到公司的掠奪。而且時間的效率化也有其限度存在。

況且,如果工作太拼命的話,身體還會弄壞,所謂的「擁有自己的時間」或許到頭來也只是一場夢。要是出現可以「三分鐘完成相同工作」的優秀對手,那麼你說不定會就此落入失敗組。即使我們努力將完成工作的時間,縮短到兩分鐘、一分鐘……不斷擴大效率化的競爭,但是,只要我們沒把宮作丟給別人,再怎麼樣都度可能達到「零分鐘」完成的。

這種持續不斷的競爭,正如企業之間的價格割喉戰一樣,有其限度存在,然而,在有人表明「我認輸」之前,也說不定會成為永無止盡的生存戰。

而另一個與這種「地獄對抗賽」不同的手法,就是用附加價值來一決勝負。

舉例來說,假設現在有兩間拉麵店。如果雙方價格戰陷入泥沼,那麼要不就是一起虧損,要不就是其中一間拉麵店倒閉。與其陷入這種情況,倒不如採取「品質競爭」 手法,提升拉麵的美味程度,或者開發出吸引消費者的口味,以求得雙方的共存共榮,才算是好方法。

這才是高品質的經營手法,而花費在創造附加價值上的歲月,更是所謂的高品質時間。

由此看來,想要有所成長或競爭時,關鍵字或許是「類比力」。此時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就是在IT社會形成之前的處理工作方式當中,找出可以「創造附加價值」的線索。

再從下面的三個例子來思考看看吧!

 

 

★報告‧聯絡‧商談以口頭的方式進行
網路出現之後,職場上的報告、聯絡與商談,都產生了很大的轉變。過去這一類的工作,都是部下與上司或員工們面對面或以電話溝通方式進行。而電子郵件雖然節省了許多手續和時間,卻也同時產生了副作用。

首先,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職場或與合作廠商間的人際關係變得淡薄。發生問題的時候也一樣,以前大家會一起坐下來討論:「怎麼辦?」「用這個方法如何?」「那樣做不到。
」「不然就這麼作如何?」像這樣彼此確認著對方的表情,以期待的眼神關注是否有人能想出妙策,在場的大家,都是在同一個場所裡,共同擁有彼此的時間。

因此,強化兩著羈絆的例子所在多有。

可是,當我們變成只透過電子郵件作出請求或討論,情況變完全不一樣了。前述的交流的變成「Re:XXXX」的應酬,也看不見彼此臉上的表情及眼神。冷漠的用字遣詞經常引起爭執,有時反而會樹立新敵。要修復這些關係所要花費的時間,可能遠比使用電子郵件節省的時間還要多好出幾倍。

最糟的情況,恐怕是索賠事宜或出錯時的道歉,只用電子郵件表達,這麼做是一種恐怖的偷減料。的確,親自前往對方那邊可能得花上數小時到一整天,忍受斥責的時間也會讓人覺得很煩躁。但話雖如此,以電子郵件蒙混過去,卻是對對方的不敬。不管我們用的詞彙有多麼尊敬,都只會讓對方認為「你不喜歡被我罵,所以想用電子郵件搪塞。」反而更加憤怒,並且懷著不信任感。

因此,即使緊急處理時的第一回應是用電子郵件,找時間再另行拜訪,才是商業禮貌的正規行事。

 

★擅於親筆寫信的業務高手
很久以前,我曾經在某一本行銷學教科書上,讀到某個汽車銷售公司頂尖銷售員的故事。他平常話不多,也不擅長在很多人面前說話;儘管如此,他的汽車銷售量卻是全公司第一

這其中的秘密,就是他採取了一種作戰方式——親筆寫內容貼心的信寄給自己的顧客。

不管是出了新款式的車、舉行宣傳活動,或者是汽車檢驗日期快到期的時候,他都會在介紹的傳單上寫上「您車子的情況如何呢?」之類的訊息。

他還會調查顧客卡上的生日,並且親自寫賀卡給對方。自己的署名或對方的名字當然是不用說了,連內文他也不是用電腦打字,而是直接用手寫。

這種花費功夫與時間的勤奮努力傳達到了客人心中,因此建立起了彼此的信賴關係,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親筆寫信的最大效果,在於收到信的人會感激我們「竟然特地為了自己撥出時間」。還有另一個效用是,能給忙碌的對方一個好印象。在對對方親切的同時,也是自我推薦的絕佳時機。

雖然從書寫到信寄達很花時間,不過我認為,它是能帶來各種後續效果的高品質時間。

 

★磨鍊「旁白力」
在電腦全盛的現代,工作場合上的巨大轉變之一,或許是所謂的說明會或發表會等上台簡報的方式。

典型的作法,大多都是在講台中央的螢幕上,連續播放以PowerPoint(PPT)製作的說明、圖表或照片,而發表者則站在一隅,如旁白配合畫面進行說明。

以前上台發表或說明時,當然也常使用幻燈片之類的工具作為輔助,不過,主角還是站在舞台正中央的發表者;然而,在不知不覺間,發表者卻被降格成輔助角色的「幕後解說員」(活動時藏在舞台旁,負責廣播、進行說明的人)了。

況且,大家不覺得這種形式的簡報,不但很難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還常常學得很無聊嗎?我想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發表者想要完整的傳達出螢幕上所播放的畫面內容,所以準備得太過完美、仔細,導致原稿太過冗長(躲在旁邊念講稿)。

其中一種,是解說者從頭到尾都沒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內容非常無聊。

還有一種是毫無抑揚頓挫,平板無趣的低喃,像是自言自語般的說明。

把全副精神全放在畫面操作上,努力照本宣科的念著重要的講稿的例子,可說是屢見不鮮。根本不是發表者在操作簡報畫面,而是簡報畫面在操縱發表者,即使我們要這麼說也不過分。

想突破這種情況,有兩個方法可用:

其中一個方法,不依賴簡報或原稿,磨練自己獨創的說話藝術,讓聽者想要聆聽下去。相聲家的表演或政治家的演說,都把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是,對一般人來說,這個方式稍嫌困難了些。

另一個方法,即使用了機械,也不妨深入研究最近漸漸引起熱潮的「旁白」技巧。

仔細想想,簡報與解說者的關係,其實與昭和初期無聲電影螢幕旁邊解說劇情的旁白很像。而那些專業的旁白,都確實具備下面的四種技巧

第一,聲音宏亮、腔調有抑揚頓挫、適當地斷句、掌握住節奏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很注意的說話方式。

第二,雖然要忠實地說明故事內容,卻不忘隨時用自己的說法或吊胃口的方式來潤飾。

第三,即使手上有原稿或劇本,正式上場時也盡可能不去看它,而是看著觀眾說話,要讓自己在言談之間充滿自信。這是事前仔細做過功課、確實反覆練習過的人才能做到的技巧

第四,在客人面前做一些具有效果的即興表演,擁有臨機應變的機智及服務精神。感受現場如「電影院(發表會場)」的LIVE氣氛,與觀眾融為一體,讓大家對自己的「待客之心」感到敬佩。

這就是將曾經風靡一時的「旁白魅力」,靈活運用在數位時代「成功的上台報告」上的方式。

把乍看之下的「讓人覺得多餘的時間」轉化為「有價值的時間」的鍊金術,其線索就像金礦一樣,正在我們周圍沉睡著。


本文出自:《不加班的高效能時間管理術

2AB911  

作者:野村正樹

譯者:沈文訓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