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常見病症

發燒

新生兒的器官與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感冒、病菌感染、環境溫度太高、衣服穿太多、哭鬧等都會引起發燒。但是應瞭解,發燒是「症狀」的表現,而非疾病,它只是身體一種警示反應。在面臨寶寶體溫上升時,應用理性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去評估。

引起寶寶發燒的原因

寶寶體內產生的致熱源,使得體溫調節中樞改變體溫調定點所致,這時,寶寶就會有發燒現象。
發燒的症狀,通常是呼吸道感染、腦膜炎或泌尿道感染等疾病所造成。
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汗腺不發達,有時退燒藥效果不佳,反而會造成虛脫。因此,3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不宜自行服用成藥退燒,應由醫師診治。

◤小提醒◢
使用退燒藥降溫的臨界點是38.5℃。若寶寶發燒未超過38.5℃,則不應該濫用藥物退燒。

日常生活中造成寶寶體溫升高的原因
(非病態的體溫升高)

  • 接種完疫苗後的暫時性發燒,是對疫苗的自然反應。
  • 包裹過多衣被,導致體熱無法順利排出。
  • 身體剛接受熱能,如喝溫熱開水或洗熱水澡。
  • 過度活動,體內產生的熱能尚未排出,導致體溫暫時性的升高。

量體溫的方法

1. 部位有肛門、口腔、腋下、背部、耳道、額頭等。
2. 肛溫是最接近身體核心的溫度。另外,耳溫又與肛溫有很高的相關性,但3個月內新生兒的耳溫與核心溫度會因測量時困難稍有不同。
3. 口溫與腋溫因為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影響,通常比其他部位低。
4. 產後1個月內或體重太低的新生兒,不適合測量肛溫與耳溫,可更換腋溫或背溫替代。
5. 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方便性高,但準確度則較差。

發燒對寶寶的優缺點

發燒產生的熱能會增加體內水分耗散而流失。體內溫度每升高1℃,會蒸發大約10%的水分,如果新生兒未及時獲得補充則會造成脫水,進一步會無法調節體溫,導致體溫變得更高,造成惡性循環。

缺點

發熱的時間過長或體溫上升過高,會導致體內各種調節功能喪失,有以下幾種表現。

1. 發燒的期間一方面會影響寶寶食慾,另一方面會消耗體內能量,出現身體消瘦、營養不良,更會影響發育。
2. 高燒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其亢奮,導致大腦運動神經元異常放電,造成驚厥現象。
3. 高燒會造成身體耗氧量增加,導致呼吸、心跳加快,進一步損害肝、腎等器官,狀況嚴重會使體內器官、循環衰竭。

優點

發燒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性疾病的防護性措施,當寶寶生病時發燒,也代表身體的免疫功能有正常的運作。因此,寶寶發燒有以下好處:

1. 提醒照顧者可能是疾病的訊號,應積極找出病因,或及時診治。
2. 體溫升高改變了適合病原體生長的環境,可降低病原體繁殖速度,甚至殺死它。
3. 發燒會提升自體免疫的功能,進而提高免疫系統攻擊病原體的效率。

溢奶與吐奶

1. 溢奶
寶寶喝完奶後,仍有少量奶水存留在口腔中,一段時間後會與唾液混合而成白色液體,再從口腔中流出就是溢奶,這是正常現象,無須擔心。
2. 吐奶
寶寶將大部分(大量)奶水吐出,常是因為喝的速度太快、量太多,或沒有間隔休息、奶瓶的洞太小吸入大量空氣所造成。因此在每次餵完奶後,務必立起寶寶,並靠於肩上拍嗝,幫助排出多餘氣體。若寶寶不停吐奶或經常將喝入的奶全部噴出來,應由醫師診治。

臍疝氣

在臍帶自然脫落後,寶寶的臍部會因為腹腔的壓力上升而突出,例如用力或大哭時,尤其是早產兒更易發生。原因是臍環尚未閉合,仍保留一個小洞,小部分腸子或空氣在此流通使臍部向外突出,應請醫師診察。通常只有少數須立即治療,大多到1歲左右會自然改善。

腸絞痛

寶寶腸絞痛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乳糖耐受不良、腹脹、牛奶蛋白過敏、腸道神經系統不成熟,以及餵食技巧不當等因素有關。寶寶的症狀會有陣發性用力哭嚎、甚至握緊雙拳,四肢彎曲,可由「日哭3小時以上」、「1週約有3天發生率」、「症狀延遲達3週」的特性做簡單判別。一般多見於3個月大之前的寶寶,最早可發生於出生2週的小嬰兒身上。當絞痛發生時,可以先抱起寶寶安撫及輕拍背部,若仍得不到緩解,再運用臍周按摩(詳見P110腸絞痛按摩護理)。寶寶的腹痛伴有發燒、疝氣、嘔吐、血便時,應立即找醫師診治。

便祕

新生兒便祕多發生在配方奶寶寶身上,通常2~3天解一次大便,排便過程順利且質地不乾硬,精神狀態良好。若寶寶體重持續性增加,則無須太過擔心。
如果大便次數明顯減少,排便時需特別用力,且大便質地乾硬、便血,伴隨肛門破裂,則應積極處置,尋求醫生診治。

 

🔎 新書搶先看
【新書|產婦‧新生兒,居家照護全圖解】夜貓寶寶不睡覺,如何調整作息讓父母更好帶?
【新書|產婦‧新生兒,居家照護全圖解】產後水腫、脫髮、貧血、多汗、憂鬱該如何調理?

 

產婦‧新生兒  

🔖 本文出自:
《產婦‧新生兒,居家照護全圖解:
   
新手父母一次上手育兒百科!
   日常基礎照護X小兒常見疾病X
   產後常見問題X產婦乳腺疏通X
   中醫體質調理,權威醫師給你最完
   善解答

作者:台灣母嬰月子醫學會

📚 更多內容:
博 客 來
城邦讀書花園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