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老街
重返魚路的起點

 坐在堤防上,任由鹹鹹的風吹著我飛舞的頭髮。掛滿漁網的亭仔腳,漁網搖曳著午後的光影,時光肆意蔓延過堤防,爬進了漁港中,染紅了老房一角的夕陽。那隻小貓依然睡得香甜,夕陽與磺港相伴的日子,總是予人緩慢的感覺。

 舊名為「金包里」的金山,日據時期有個美麗名稱為「金色里堡」,我總笑稱它為「舊金山」。從清代開始就是非常繁榮的商業老街,當漁貨在磺港上岸後,途經金山老街,接著運往台北城中銷售,帶動了沿線聚落的繁榮,磺港也有「魚路的起點」別名。

 市街伴隨著港口描繪成形,後期隨著觀光發展,搖身成為著名的金山老街。每到假日,老街內的人潮總是擠得水泄不通,很多人慕名而來,卻少有人認真翻閱這條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過去的脈絡。

 金山老街以金山人的信仰中心「慈護宮」為起點,街中的廣安宮則是開墾歷史的見證者。後期轉型發展觀光,老街兩旁的建物也隨著時代演進。但多數未經過規劃,被居民依照自己的意念所改建,有的成為店面、有的成為小吃攤,人潮與商家多集中在商店林立的老街前段,販賣的商品看得讓人眼花撩亂。攤販為了吸引遊客目光,掛上了大量招牌與加蓋的帆布頂,讓原本街屋的輪廓直接被屏蔽,有點可惜。

 我試著穿越熱鬧築起的人牆、往老街兩旁的巷弄鑽。老街中夾縫生存的米店、中藥行、雜貨店,一幢一幢的浮現。那一座老市場,滿是賣菜、賣魚、賣地瓜的阿婆。她們拉著小板凳,一個蘿蔔一個坑,比鄰坐著,爬滿著歲月的臉龐,賣力賣著自家最得意的蔬果漁貨。即便是銷售量不好,仍然過著叫賣的晚年人生,開心就好。繼續走到下街,人潮是少了一點,老街的輪廓卻多了一些,少部分建築還保留著乾淨的紅磚外牆、拱形磚砌長廊,輪廓終於清晰了一些,生活的痕跡穿過時光隧道,依然還在。

磺港蹦火仔 | 燃起希望的海上星光

 蹦火仔是世界僅存的「磺火捕魚」方式,是台灣即將失傳的漁法。僅存的四艘磺火捕魚船也都在金山地區,是只有在金山才能看到的限定景觀。每年五月開始,青鱗魚群湧入北部近海,宣告蹦火季節的來臨。這時候,磺火船入夜會依照當日青鱗魚出沒的地點在外海移動,從金山、萬里到石門外海皆有可能。接著運用「磺石裡加水」產生乙炔燃燒的化學原理,在海面燃成巨大火炬,當火炬靠近青鱗魚魚群聚集的海面,火光就會驅使數以萬計的青鱗仔跳出海面,船夫再用特殊設計的漁網來捕撈,進而輕鬆捕捉青鱗魚。因為點燃火炬的時候會發出一聲「蹦」,這也是蹦火仔的由來。

獅頭山公園遇見燭臺嶼

 金山有台灣最北的溫泉之外,著名的景點還有金包里老街、磺港漁港、獅頭山公園、燭臺嶼、跳石海岸等等,豐富的景點,讓金山成為北海岸的重要遊憩點,而「燭臺雙嶼」則是金山的地標。「獅頭山公園」距離金山老街不遠,穿越了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後,一旁的步道就是入口,坡度相當平緩、樓梯不多,蠻多老人家會來此地健行登山。

 隨著步道爬升到了最高點,沙珠灣、磺港漁港及跳石海岸的風光一覽無垠。繼續往上走則是會抵達一座涼亭,此處為欣賞燭臺雙嶼及神秘海岸的極佳之處,看出去是一片蔚藍,未受污染開發的海岸線,是北台灣少有的美麗淨土。

 據說早期燭臺雙嶼是半島末端部分,經海浪拍打侵蝕成洞,後來逐漸擴大形成拱門。之後拱門頂部塌陷,就成了燭臺雙嶼。燭臺雙嶼有一段淒美的故事,故事中是一位痴情婦女每天在岩岸上期盼丈夫返航,卻始終等不到丈夫歸來、也得不到任何音訊,最後她幻化成了雙嶼中的其中一塊巨石。多年後丈夫返回,得知老婆已經變成了巨石,跑到巨石旁對天哭嚎,不久也成了另一化石相伴,因此燭臺雙嶼又稱做「夫妻石」。


金山外海著名的燭臺雙峙,燭臺嶼宛如兩根蠟燭插在果凍色的海面上。


下方的海岸線是傳說中的神祕海岸,禁止遊客進入。

 

 

🔎 新書搶先看
【新書|台灣老街】希望飛起的天燈街───十分老街
【新書|台灣老街】紅磚圈起生活的美好關西────關西老街

 

台灣老街  

🔖本文出自:
《台灣老街:
從街屋建築、
 城市文化、庶民美食,
 看見最懷念的時代故事,
 尋訪最道地的台灣味

作者:許傑

📚更多內容:
博 客 來
城邦讀書花園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