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要從自己的做法之中去尋找。
世上存在著自己的力量可以控制以及不能控制的事情。陷入困難局面時,追求不能控制的事情,即使一肩挑起也未必有效。應該要集中力量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才能開啟前方道路。

在工作上,同樣也可以這麼說。
景氣是無法控制的。抱怨著「應該是因為不景氣;所以沒有辦法避免虧損」,這是完全毫無幫助的發言。

儘管我們無法控制景氣的好與壞,也應該腳踏實地持續在自己可以有所為的事上才對。
「在不景氣以外,究其業績的良否原因,以及在自己的經營方法中,究其原因才對。所謂的經營,也就是有無限的方式,所以只要做對了方法,一定可以成功。」

人有性善與性惡兩面,向外追究原因的姿態,將讓自己的心中挖出愈多的性惡。因為會攻擊「那個不好」,為自己辯護「我沒錯」,然後說「不是甚麼方法都無法解決嘛!」地逃避而去。

原因要從內部去尋求。
思索「原因出在自身何處?」,便會寬容「那個沒這麼壞」,積極地想著「也許有甚麼解決方法」。這樣一來,就可能成為幸之助的「好景氣業績好,不景氣業績要更好」如此穩健的經營方式。

 

 

不能將人的成果化為無有。
如同幸之助曾清楚地說:「過度的競爭是罪惡」般,他嚴格糾正低價戰以及附加過度贈品的銷售。因為這將會消耗各家公司的體力,將業界的秩序弄得亂七八糟。
他說,雖然「消費者是神」,但是「不能將神變成魔鬼」。

這並不是松下電器變成大企業之後才有的主張,而是從創業期就有這樣的想法。
當松下電器還是小公司的時期,常常會因為「這樣的東西賣得出去嗎?根本沒有市場」而將商品便宜賣。但是幸之助提出「這樣做也無濟於事啊!」的理由,而阻止了降價。

理由是這樣的,「我認為不能將人們的成果化為烏有。」

工廠裡的10個人,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為止,揮汗生產著商品。所以,我們的價格並沒有比外面高,因為價格是以他們努力的工作結果而決定的。

如果因為消費者的狀況,決定自己一個人判斷將價格降低的話,就是無視員工的想法來決定。標上不合理的價格,就等於是抹殺員工的辛勤工作。
這樣的想法是很堅固的。在不能將員工的工作化為零的想法之下來交涉並守住價格,建立信用。不久後,對於幸之助的價格決定方式,聽說對方也不會再殺價了。

即使花費經營指導費用,也不會有損失。
昭和27年,松下電器與荷蘭大企業飛利浦簽約技術合作,誕生了松下電子工業(現在合併為Panasonic)。
這一次的合作機會是藉由導入歐美技術,以充實仍舊貧弱的日本電子工業。自己公司的研究也有長足的進步之外,他認為接受已經高度發展公司的教育,更能促使公司加速成長。
但是,飛利浦開出來的條件是如此。
資本的30%由飛利浦支出,剩下由松下電器來出資,而且松下必須支付營收的4.5%為技術指導費用。

這條件幾乎是與飛利浦全世界各地的合併公司的條件相同,但是幸之助卻持反對意見。松下願意支付技術指導費用,但是他主張飛利浦應該對負責經營的松下支付「經營指導費用」。

「雖然說是你提供的技術,但是如果經營不佳,不要說賺一百日圓了,說不定連一日圓都賺不了。如果我們經營得當,你們支付經營指導費用也不會有損失。」

飛利浦公司一開始斷然拒絕,不久則以「說也有理」同意支付3%的經營指導費用。
合併很完美地成功,不久兩家的持股比例也變成一樣。
祈求對方指導,但不因此變得很卑微,這是幸之助重視理念的交涉結果。


本文出自:《一分鐘讀懂松下幸之助

2AB913

作者:小田全宏

譯者:沈文訓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