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木造建築:東大寺 ▲冬季時節的大佛殿帶點寂靜的美感
交通:JR「奈良」站步行約25分鐘或近鐵「奈良」站步行約20分鐘
票價:500円
東大寺,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西元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所興建。
由於位在平城京的東邊,所以又稱為東大寺。這座將近1,300年歷史的寺院,如今也成為遊客前來奈良旅行時必定走訪的寺院之一,說是奈良的代名詞,一點也不為過。
整座東大寺最有看頭的地方,當然就是那寬57公尺、深50公尺、高48公尺的大佛殿。
大佛殿內供奉了盧舍那大佛,這尊高15公尺,重約380噸的青銅大佛,是日本現存最大的佛像,光是大佛的一根手指頭就有1.6公尺長,可想而知,大佛是如此的巨大。
除了大佛像外,大佛殿內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在大佛殿左邊的大柱子底下有一個小孔,大小差不多能讓一位6、7歲的小朋友通過。
據說穿過此洞,就能受到佛祖的保佑平安長大,所以常常看到前來東大寺戶外見習的幼稚園或國小小朋友在排隊等著穿越此洞,形成大佛殿裡一個特殊的景色。
有此一說,這個洞的大小,恰巧與大佛殿裡大佛的一個鼻孔大小一樣。
除了東大寺的重心大佛殿外,整座寺廟的建築格局因為受到中國唐代的影響,與唐代最高級寺院的規格相同,但諷刺的是,這種格局如今在中國已經找不到了。
東大寺巧妙的將這種格局保存下來,也留存了唐代最高級寺院的雄偉樣貌。
除了大佛殿外,像是那座高25.46公尺,日本最高的寺門南大門;建在若草山麓下,遠眺奈良市景最佳場所的二月堂、東大寺最古老的建築法華堂(三月堂)等,都是來到東大寺時必定參觀的景點。
從近鐵奈良站一路穿過奈良公園來到了東大寺,順著東大寺的參道走,沿途兩旁盡是被稱為「神的使者」的鹿群。
這些可愛的鹿群不停的阻擋我前進的腳步,走三步停兩步,時而摸摸這些可愛的鹿,時而按下快門,就在我逗著這群鹿時,那座日本最大的寺門「南大門」就這樣出現在我的眼前。
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時的感覺,我想除了目瞪口呆可以形容之外,實在找不出其他的形容詞來表達當下的震撼感。
這就讓我想起先前在翡冷翠旅行時,看到聖母百花大教堂後第一時間的感覺。
▲斑駁的木造建築帶有濃厚的歷史韻味
▲世界文化遺產:東大寺
▲前往東大寺的途中,總是被可愛的鹿群給圍繞住。
但是比起由大理石所建成的聖母百花大教堂,木造的南大門更多了一份莊嚴的感覺,而南大門門上那對高約8公尺的金剛力士像,氣勢依舊宏偉,絲毫沒有因為歷史的侵蝕而減少。
穿越南大門後,遠遠就可以看到大佛殿所在的中門,但是現在中門並不做出入口使用,想要進入大佛殿得從一旁的迴廊。
穿越迴廊又是一次讓人目瞪口呆的感覺,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從遠方看來氣勢雄偉,走近時越能感受到「世界最大」這四個字,光是大佛殿屋頂的瓦片就多達11萬片。
但誇張的是,大佛殿曾經發生過兩次大火,現存的大佛殿則是重建的,當年重建時只蓋了原本的三分之二大小,由此而知,「最初」的大佛殿是大到多驚人。
▲穿越南大門,東大寺的高聳屋頂便映入眼簾。
▲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東大寺的大佛殿
來到大佛殿時,剛好遇到有幼稚園的小朋友來東大寺校外見習,親眼看到了那群小朋友一個個排著隊,等待穿過會保佑平安長大的「洞」,真是可愛極了,也讓莊嚴的大佛殿裡多些生動的感覺。
離開大佛殿後,我順著一旁的路來到二月堂,一般前來東大寺的人大多都是看看大佛殿後就離開了,很少人會順著一旁的坡道到二月堂、法華堂走走。或許是因為名聲不夠響亮,也或許是需要走一段上坡的道路才能到達,所以遊客都在這裡就止步了。
但是不來二月堂、法華堂看看,是件相當可惜的事,先不提那座東大寺最古老的法華堂,光是二月堂上所見到的景色就值回票價了。
站在二月堂上,奈良市景盡收眼底,這裡是除了登上若草山外,在奈良少有可以遠眺市景的地方,因為稀少所以更加彌足珍貴,來東大寺時可千萬不能錯過!
▲南大門兩旁高約8公尺的仁王像,氣勢雄偉。
▲日本現存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
▲穿越此洞,就能平安的長大
▲二月堂一角
▲陽光灑落,讓二月堂的角落多了一份嬌柔。
本文出自:《京都.奈良,日本古都慢遊 古寺院X散步小路X世界文化遺產X近郊一日小旅行》
作者:張展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