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行銷課題到底是什麼?而Facebook又能如何達成行銷目的?第一步讓我們先理出問題的頭緒吧。

眾所周知,Facebook絕不是企業行銷或行銷人員的萬靈藥或點石成金的魔法棒。在過去的Facebook熱潮之中,也有公司認為Facebook可達成所有行銷的目的。有些公司採用傳統的媒體,例如「廣告」來增加粉絲數,或是在活動中,使用複合式媒體的方式宣傳;有的雖然建立了Facebook專頁,卻未能善加使用,而且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建立專頁。本書希望能進一步說明,Facebook能為企業的行銷人員解決哪些問題,並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企業的行銷人員所面臨的問題為何?
行銷人員正面臨哪些問題?本書對「行銷」所下的定義不僅侷限於行銷與溝通,而是廣義而傳統的行銷手法。
雖然行銷需要面對種種不同層次的問題,但以下則先列出一些我們較常會遇見的問題。
● 與舊顧客之間建立關係,持續地創造利益1-1
● 有效率地開發新客戶
● 強化品牌印象
● 建立傾聽顧客意見的管道,以助開發新商品之用
● 有效地應用行銷預算,或是靈活地刪減預算
● 重視行銷與創新
● 有效使用或刪減公關廣告費
● 最佳化或降低行銷ROI(新客戶、品牌認同、客戶管理、網路誘導等等)
● 透過顧客需求與顧客接觸
● 希望吸引更多人氣
● 早一步判斷商品的銷路與應有產量
● 希望讓好顧客成為自家商品的代言人
● 希望提高點擊轉換率
● 想知道自家商品或競品的市場評價
● 希望提高店面的業績

這些就是筆者從行銷人員口中聽到的意見,當然還有許多意見不及詳述。

 

 

Facebook能有哪些發揮之處?

Facebook能解決哪些問題?
詳細的內容將從第2章開始介紹,不過在此要先說明的是,Facebook與傳統的行銷手法最不同之處,在於企業的溝通主角是「人」,而不是「企業」。換句話說,是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介紹企業的商品或是品牌,並且進一步讓商品與品牌於市場普及。相對於讓商品與品牌持續曝光的大眾媒體而言(此處所說的大眾媒體,不僅限於電視,也包括非社群媒體的網路廣告),Facebook是一個介紹商品與品牌的平台「誰都能透過Facebook介紹自家商品嗎?」,這問題的答案當然是「No」。要成功向消費者介紹商品的關鍵,就是本書的核心「互動性(Engagement)」。我們將在Chapter 1-2裡定義何謂「互動性」,如果無法強化顧客與企業(或是品牌)之間的互動性,任何行銷手法都是徒勞無功的。

筆者的公司也認為Facebook是一項有效的行銷工具,即便是在日本的環境之下,也能發揮極佳的效果,因此從2010年的夏天開始,就試著與無印良品以及ANA這些客戶討論Facebook的實用性。實際透過Facebook進行行銷之後,對Facebook及與不及之處不但有了新的體認,也了解該如何才能提高行銷效果,同時明白有些使用Facebook的方式是錯誤的(感謝這些宅心寬厚且充滿文化氣息的客戶們的支持)。

本書除了介紹一些眾所皆知的案例之外,同時也介紹一些筆者公司服務的客戶案例(無印良品、ANA、資生堂),其中將介紹一些原本不為人知的過程,以及這些客戶的行銷策略。

此外,筆者也參加了2011年11月1日、2日於紐約舉辦的SocialMediaWorldForum(http: / /www. socialmedia- forum.com/nor thamer ica),途中可口可樂(CocaCola)、希爾頓(Hilton)、戴爾(Dell)、西爾斯(Sears)的社群媒體負責人都上台進行了演講。美國已有許多Facebook的使用者,而Facebook也早已成為行銷工具之一,而且佔據行銷相當重要的一環。

上述企業在演講中,都一致認同「互動性」的重要。可口可樂在簡報中提到,他們採取的是Fan'sFirstStrategy(粉絲優先主義策略),希望「消費者在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而且也談到Facebook與電視廣告的不同之處,他們在使用Facebook這項行銷工具時,非常在意「Authentic」(真實性)的溝通。


本文出自:《就是忍不住要按讚!Facebook粉絲互動最強行銷術

2AB916封面圖

作者:原裕、內野智仁、植木耕太

譯者:許郁文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創意市集 出版 的頭像
    創意市集 出版

    創意市集 出版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