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表述的是一種帶著距離感的量詞。
它可以是每個人心中深藏的記憶,
也可以是每個人心中的某種嚮往。
對攝影師韓承燁而言,
儘管畫面再美,事物再動人,這些都成為了過去,無法再回到那一刻時光。
遠方,於是透過相片成為了一種回憶,
是任誰也到達不了的地方。
看著這些記錄畫面,我們更珍惜身邊不停在變化的風景。
身兼攝影師、音樂配樂創作人的作者韓承燁,透過敏銳的感官,將他鏡頭下所捕捉到事物影像,透過照片與細膩文字與讀者分享,以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自己的距離為主題,把多年來的拍攝作品及隨想,集結成書,希望這些作品能觸及打動每個人心中感情,所提供的攝影技巧也能給想要拍出同樣溫度、畫面的攝影人分享。
書本大綱
1/遠方
每按一次快門,留下了過去的瞬間;那些場景或許還存在著,但照片中的那個場景,已經離自己很遠很遠,在一個我們都到不了的地方。
2/時間差-
站在一個獨立出來的定點,與周遭的人事物都存在著某種距離。吹了個無形的泡泡,把自己和環境分割成兩個空間,從遠方,看到無數個泡泡,被動似地被牽引著,有時碰觸對方而互相相連,有時則會破掉。破了,再不厭其煩地吹另一個泡泡,然後等待另一個碰撞。
3/閃爍不定的回憶-
錯過最後一班地鐵,坐上night bus回家。巴士上交匯著不同的語言的吵雜聲,聽起來像一群坐在迷你飛碟裡的外星人所發出的聲音,累了,閉上眼睛,我無法分辨呼嘯而過的引擎聲在哪個方位。空氣稀釋了高頻,存餘的低頻讓人很難察覺它的軌跡,這些聲音成了我和這城市僅剩的距離。在這距離之間,出現了一個既遠又近的畫面,像是從閃爍不定的回憶裡,剪下來拼貼的圖畫。
4/曖昧-
貓時常有一種受詛咒的眼神,一直在驚恐的空間,對著空氣尋找某種東西,可能正在看一隻蚊子,也可能根本沒在看,只是在聽樓下的狗叫聲,或是肚子餓到翻白眼。本能驅使牠了的行為,而牠的本能我們根本無從了解,牠們不懂人在做愛的時候是在幹嘛,不懂馬桶是甚麼,不懂人對著牠們在講些甚麼,牠們只在意牠們的事。這些事情看起來都不怎麼溫馨,這樣的話人為什麼要養貓。 在無法互相了解的狀態中,可能有種曖昧的情緒在裡頭,這裡的曖昧是指試探的樂趣,試探如何讓他聽得懂人話,試探如何命令牠起立趴下握手,試探如何照顧他,這些種種出發點在於人的孤單,以及人對於萬物之靈這個封號的實踐。
網路購買資訊
線上購買本書請往這邊《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