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澳門地標
即便是大三巴牌坊目前只剩教堂立面,她仍舊被喻為東方最美的一座教堂。大三巴始建於西元 1580 年,原是聖保祿大教堂建築立面,其間歷經三次大火,主體建築已全部付之一炬;大三巴牌坊名稱由來是葡語「聖保祿」的意譯而來,因為立面看起來像中式牌坊,因此就習慣稱為大三巴牌坊。
歷史輪廓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具指標性的地景,不管任何時候這裡人潮總是川流不息,很多導遊帶隊,上了階梯解說立面,自由活動片刻後即前往下一個景點,其實相當可惜!大三巴原來涵蓋的區域包含大炮台及牌坊通往大炮台間的聖保祿學院,如今聖保祿學院成了斷垣殘壁,大炮台依山勢則建了澳門博物館。大三巴後方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及墓室,鮮少有遊客踏足。
走到大三巴後方有更多的驚喜,牌坊後方設有階梯,可以爬到牌坊上方,從不同角度欣賞。從這裡也能看到教堂原來的輪廓及遺跡,左方可以看到哪吒廟及古城牆遺跡,教堂後方長道盡頭即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及墓室。
墓室為 1990 年澳門當局在修復及整建時發現的教堂墓室,內有當時日本籍及越南籍殉教者的遺骨。墓室可以從上層及下層參觀,兩側石條聖物匣玻璃內即是教士遺骸,教士的名單列於外頭的牆壁上。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主要展示 16 ~ 20 世紀間天主教的藝術精品,不少是關於大三巴的。這些珍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幅聖彌額爾(Michael)大天神木版畫(編號 28),是一幅當時耶穌會日本教友的作品,也是大三巴教堂內僅存的一幅作品,另一個 17 世紀的聖彌額爾大天神木雕作品(編號 22),也是件罕有的珍寶。
藝術風格
大三巴牌坊立面是屬於文藝復興晚期風格主義作品,當時技師來自中國及日本,因此又揉入了許多東方元素,例如中文字樣、代表中國及日本的牡丹與菊花、中國獅子造型的排水孔,在世界教堂建築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作品,從立面外觀可以想見當時的規模。雖然現今只剩立面存世,但卻不損其普世價值,大三巴牌坊橫向五層、縱向九間,在此交錯的格子內設有各種雕塑及浮雕,像是一幅故事版畫,幾百年來靜靜述說屬於自己的故事。
新書搶先看
【新書 | 澳門小旅行】新濠影滙:美式好萊塢電影主題影城
【新書 | 澳門小旅行】港式小點:從街邊美食到米其林餐廳
【新書 | 澳門小旅行】有趣的澳門街道及生活用語
![]() |
本文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