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傑克正開心地打開自己的生日禮物,蜘蛛人可動人偶、無敵浩克周邊商品一件件滾了出來。接下來的這個盒子,可以看到裡面是玩具帆船,但卻沒有標示商標或品牌名稱。

「我不喜歡這個啦!」傑克把它放在地板上,準備去拿另外一個尚未拆封的禮物。

 

美聯社有則報導,主題是高中畢業舞會的花費越來越高。

拉奎爾是位來自康乃狄克州的青少女,她自承:「洋裝花了兩百五十美元,鞋子花了一百美元,最愛的香水是迪奧(Dior) 的真我,一瓶六十美元,去了一趟美容院要價七十美元,高級禮車一人是五十美元,還有,光是入場費就要九十美元。」

不過,拉奎爾也說了,「一切都好值得!怎麼可以在一生的回憶上貼標價呢?」

 

在二○○三年六月,告示牌排行榜熱門單曲前二十名中,就有六首歌提到了一項以上的產品品牌,像是賓士(Mercedes)、百家得(Bacardi)、天柏嵐(Timberland)。
根據「Americanbrandstand.com」網站的資料,某品牌策略公司的創辦人路西安.詹姆斯(Lucian James)曾在MTV網站上指出:

「嘻哈的主題是當下,搖滾與流行音樂比較會注意的是愛與恨的永恆性主題,許多流行文化的重點,就是我們所渴望與擁有的事物。」

「 許多流行文化的重點,就是我們所渴望與擁有的事物。」很不幸,此言為真。

當學齡前孩童嫌棄玩具,只是因為上面沒有認得出來的品牌;當青少年相信花越多錢,重要舞會的記憶將越甜美;當行銷訊息侵入孩子生活的每一個面向。

父母們該問這個問題了,「誰在教養我的孩子?」

是不是那些行銷業者和廣告業主?那些告訴你的孩子快樂就是買東西、用到爛、丟掉,然後再買更多的東西的人?還是你?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照顧、樂於分享以及熱愛別人的為人父母者?

 

二○○一年,美國人價值觀協會(Institute for American Values)的母職專案計畫,發表了一項針對廣告業主的聲明,名為(當心我們的孩子)。在該項聲明中,他們寫道:

「我們正處於關鍵的轉捩點,正因為童年的概念正受到侵害,母職的概念也是,還有好多好多……現在的文化似乎在教導我們,美好生活等於物質富饒的生活,生活的主要目標是獲取財產。這種對於童年的現代觀點,讓童年階段也必須盡快急起直追財富才行。就這種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援助是,增進他們的認知發展、在校與在職的成功技能,才能讓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

「我們拒絕見到這種膚淺、有害、去人性化的童年模式,它幾乎完全著重在孩子的物慾成就,忽略了人格發展……我們都了解,為了要讓孩子免於拜金世界的威脅,我們必須有所改變。」

這正是我們希望身為父母的你,在閱讀此書時,能好好思索的部分。

過度商業化的現代社會,將為你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衝擊?你的家庭也沉陷在這樣的消費文化裡嗎?你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從廣告業主的控制下回歸正道?

 

孩子想要的東西……
商人的確相當成功,看看結果就知道了。

在二○○二年,八歲以上孩童自行消費或影響他人購買消費性產品的金額,估計有五千億美元。

行銷業者投入驚人的時間與金錢,進行先進的研究,才知道如何能真正向孩子推銷產品。

他們知道孩子想要在同儕中裝酷、追求流行,他們了解孩子擔心自己無法趕上流行,知道孩子擔心若與大眾流行的最新服飾、風潮、音樂有所不同,就容易被當成「蠢」、「宅」、「怪」而遭人排斥。

行銷業者致力於研究這些欲望與不安全感,遵循著一種簡單但有效的策略去說服孩子,告訴孩子他們的產品可以滿足所有需求。


本文出自:《失控的教養:給現代父母的一封信

2AB113.jpg

作者:蘿拉。布登貝格&凱瑟琳。麥姬(Buddenberg & McGee)

譯者:吳宗璘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