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說話】
是肥胖還是水腫能分辨出嗎?
透過以下案列解析這位張小姐身體出了哪些狀況,檢視自我生活習慣,健康是否出了警訊,別讓身體亮紅燈,改善不良飲食、生活作息,適當調養後,這些惹人症狀將慢慢回復常態。帶來的不只是健康,而外也增加生活上的愉悅及幸福。
■飲食不節脾腎兩虛,腰重如帶五千錢
案例:
在電子業當高階主管的張小姐,因為工作需坐一整天,午後下肢水腫非常嚴重,體重到了晚上更會有1——2公斤以上的落差。
因此,下午之後她不太敢喝太多水,因為飲水後身體常覺得更加沉重,體中也一路飆升,整天疲倦感重,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就連假日先生邀約戶外踏青也興趣缺缺,夫妻倆常為此不愉快。
雖然平常會讓芳療師按摩,但每隔兩天身體症狀還是一樣,感覺沉重疲倦。
經詳細問診後,得知她平日上班經常喝冰飲,一天平均2杯以上,而且沒有喝開水的習慣。加上重口味的外食餐飲,攝取鈉含量太多,水分無法排出,導致臉蛋與身材日漸浮腫。長久下來脾腎功能受損,體內濕氣也越來越重,造成白帶很多,舌苔也非常厚膩,這些都是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所致。
不僅如此,身體檢查後,張小姐發現身體子宮肌瘤2——3顆,經期也不順,結婚5——6年了,與先生一直無法順利懷孕。
西醫檢查後指數判別都正常,認為無法受孕應是兩人體質互相排斥所致。但是經過把脈後,我發現她除了腸胃寒濕過重外,子宮卵巢功能也相對低下。但這並不代表西醫檢查指數就一定會異常,很多來看不孕的患者,其實在做過相關檢查後往往查不出原因。
我開處方以調整胃腸及提升子宮卵巢功能的中藥讓她服用,並交代她千萬不要再喝冰涼飲及吃太寒性食物,飲食要以清淡為原則,經過了半年調理,她終於順利懷孕,體重也減重10餘公斤。
張小姐是標準的虛胖水腫體質,也就是脾腎兩虛的人。這類人經常四肢冰冷、腰痠、頭暈、疲勞倦怠、白帶、月經量時多時少、月經失調、性慾減退,有不孕等症狀。
尤其腎氣虛的人容易因內分泌功能減弱,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基礎代謝率降低,造成熱量的消耗減少。加上她平日飲食不忌口且沒有運動習慣,當然容易發胖。
至於她常常覺得身體沉重,每走一步路就好像阿姆斯壯到月球太空漫步般舉步維艱,就像中醫書上所講的:「腰重如帶五千錢」。乃是由於喜喝冰飲造成腹部帶脈受寒的症狀。
■簡單食療、茶飲、按摩穴位,可收瘦身功效
體內濕氣重的患者,在飲食上可多食一些去除體內濕氣的食物,如冬瓜、紅豆、薏仁、玉米鬚、木瓜、茯笭等食材,利水消腫、化脂袪濕。
★『食療』
【冬瓜】
冬瓜一片,連皮加水少許,蒸爛取汁不加鹽服用,可利尿去濕。水腫較嚴重者,可加紅豆同煮,喝湯吃多瓜即可。
【紅豆】
可煮紅豆粥食用,利小便,消水腫。
【薏仁】
可以在四神湯、八寶粥裡加入薏仁。薏仁可以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四神湯裡的茯苓,也有促進利尿、消腫的效果。
【玉米鬚】
主水腫。玉米鬚60公克,洗淨加水煎服,每日一劑可利尿消腫、清肝利膽。
【木瓜】
有消水腫、治腳氣功能。
※中醫小博士
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例如薏仁)不適合體質虛冷的人,最好請醫師辨識後再食用。
★『茶飲』
【化脂輕盈茶】
藥材:
山楂……2錢
冬瓜子……2錢
洛神花……2錢
荷葉……3錢
煮法:
上述四種藥材用過濾包包好,加上700cc的水,用大火煮沸之後,轉中小火再滾10分鐘,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
功效:
可以排除多餘脂肪、淨化腸胃、袪濕消腫。
【生薑紅棗茶】
藥材:
生薑……3片
去籽紅棗……5顆
白朮……5錢
煮法:
藥材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
功效:
生薑益脾活血,紅棗、白朮能補氣健脾,改善水腫。
★『按摩穴位』
【豐隆穴】
它是足陽明胃經的穴道,別走足太陰脾經。脾胃為生痰之源,平日多揉按此穴道,就能去除脾胃濕氣,通調脾胃氣血,痰濕水腫自然容易運化,體重也能輕鬆下降。
取穴位置:
外膝眼與外踝尖的中點,脛骨往外兩指寬的地方。
功效:
去痰化濕氣、調胃氣、補益脾氣。
方式:
指腹向下,按摩穴位至痠麻腫痛,休息到5—10秒,在重複按壓。每天按壓5—10分鐘。
【承山穴】
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重要穴位。當工作到下午,覺得下肢水腫腫脹,可經常自行按摩承山穴,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下肢淋巴循環回流加強、減少靜脈曲張,水種自然消失。
取穴位置:
膝蓋後面正下方,即委中穴與腳後跟的中點。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功效:
可有效去除體內濕氣,改善下肢水腫。
方式:
指腹向下,安摩穴位至痠麻腫痛,休息到5—10秒,在重複按壓。每天按壓5—10分鐘。
【足三里】
走足陽明胃經。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調理足三里,可使得脾胃健、氣血和,促進營養吸收、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對全身細統都具有強壯作用,是全身強壯保健的要穴。
取穴位置:
小腿外側,膝蓋下方約三吋處。
功效:
健脾胃、補中益氣、清熱化濕。改善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腳氣、水腫等症。
方式:
指腹向下,按摩穴位至痠麻腫痛,休息到5—10秒,再重複按壓。每天按壓5—10分鐘。
本文出自:《瘦出好體質!一輩子受用的中醫享瘦聖經》
作者:陳建輝,蕭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