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瓜「小胡瓜」
黃瓜的品種包括從中國北部傳入,體型偏小的華北系白瘤刺型小黃瓜,以及來自南方的華南系黑瘤刺大黃瓜,日本和台灣主要種植的是華北系白瘤刺型小黃瓜。
>> 新鮮的小黃瓜表皮有瘤刺,但是通常會在運送過程中逐漸脫落。
此外,也有部分品種沒有瘤刺。
>> 整支小黃瓜的粗細一致,而且沒有過粗者,品質較佳。
可以生食或醃製的夏季美味蔬菜
相傳小黃瓜是西元二世紀時從西域傳至中國,而後才傳至日本與台灣。原本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蔬菜之一,不過近幾年來由於育種改良成功,已經一年四季都能在市場上買到小黃瓜。
小黃瓜的成分之中,有95%都是水分,因此一般食用這種蔬菜的目的,比較偏重在品嚐清脆、鮮嫩多汁的口感,而非營養價值。但即使如此,小黃瓜仍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他命C、鉀等成分。鉀有利尿作用,可以消除身體浮腫及肌膚鬆弛的狀態,讓血壓維持正常值。
※ 不耐低溫,低於攝氏五度以下容易腐爛。請放置於冰箱的蔬果室保存,並及早食用完畢。
保存
要避免水分流失,盡早食用
>> 放入塑膠袋內,不封口,採取直立方式,置於冰箱的蔬果室內冷藏。最好在 3 ∼ 4 天內食用完畢。
洗切處理
切法
- 斜薄片切法
斜切成薄片,適合製作成沙拉。
- 小圓柱狀切法 ①
切成圓形薄片適合製作成沙拉;切厚片適合涼拌。
- 小圓柱狀切法 ②
用削皮器削去部分外皮,切成較厚的圓柱狀,比較容易食用。
- 切絲法
將斜切後的小黃瓜片切成絲,適合製作成沙拉或涼拌。
- 細絲切法
先縱切成數公分的小段,再順著外皮削出薄皮,然後縱向切成細絲。
※在砧板上滾動
小黃瓜抹鹽之後,在砧板上來回滾動搓揉,不但能去除瘤刺,容易入味,外皮也會變得更加翠綠。
※拍打
用擀麵棍在砧板上拍打,破壞小黃瓜的纖維,拍出不規則的斷面,之後也比較容易入味。
裝飾切法
A
① 尖端部分朝下,兩側放上筷子。
② 用筷子固定小黃瓜,以切成薄片的方式,用菜刀在小黃瓜上切出切口。
③ 連末端都切好後,再移開筷子,切成 2cm 厚的圓片。
B
① 對半縱切,切成數公分的小段,只削去邊緣的一層薄皮。
② 上面保留 5mm,下面切成薄片。
完成
>> 切好之後的A與B稍微浸泡鹽水(約 3% 的鹽水),再展開使用。
新書搶先看
【蔬果好選食】白菜這樣挑、這樣煮、這樣保存(上)
【蔬果好選食】白菜這樣挑、這樣煮、這樣保存(下)
【蔬果好選食】鳳梨這樣挑、這樣切、這樣保存
![]() |
本文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