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7

台南市・關廟區 協進製麵廠

沿著台86線開著車,原本是筆直的海岸線,直到城市樓房參差不齊的割開了天際線,天際線又繼續延伸到了青山,即便是深冬,台南依然豔陽高掛、天空湛藍,享受著沐浴在和煦陽光之下,短短幾分鐘,快速公路也連接到終點─關廟了。

「關廟」這地名給我一種很剛強的印象,首先聯想到的是三國演義,猜想著或許跟其中的人物「關公」有關,但其實早期關廟為西拉雅族的住所,並有個很洋化的名稱「小香洋仔」,也就是目前關廟區的香洋里。後期因為來這兒開墾的平埔族奉祀關帝爺,因而闢建了「關帝廟」,廟前新設市街稱為「關帝廟街」,直到光復後,進而演變成關廟這個地名了。還記得小時候打開地理課本,介紹著關廟的特產鳳梨、竹筍、關廟麵組成的三寶,這三樣物品除了關廟麵的意象之外,其餘兩種給人的感覺就如關廟這地名一樣很剛強。

車子駛近了關廟市區,街道兩旁都是販售著關廟麵的店家,空氣中可以聞到淡淡的麵粉香氣,依循著導航前進,轉入了關廟區東安街41號的「協進製麵廠」,一大片白淨的關廟麵鋪設在陽光下的場景震攝了我的目光。才剛下了車,打開車門就先聞到一股濃郁的麵香味,陽光照得讓人發汗,披戴斗笠的員工在「麵海」裡穿梭著,他們看著我們不請自來的參觀,很客氣的前來跟我們打了聲招呼。看著製麵工人們在暖陽下揮灑汗水, 悉心照料著每一塊麵球翻面曝曬,用雙手夾擊兩個竹簍一次翻動著關廟麵,彷彿也翻動著半世紀以來的空氣,讓關廟充滿濃濃的麵香。跟著員工的腳步,我們溜進了製麵廠參觀,著花布斗笠的阿婆們正忙著包裝一袋袋的關廟麵,她們手腳俐落的摺疊每一綑麵條,嘴上掛著笑容話家常,因為傳統產業的工作枯燥也乏味,看不見太多的年輕人在此工作。阿婆看見我們的到來,不忘推薦她們自家出產的得意好麵,並笑著說她們是一個看天吃飯的產業。到關廟處處可以看見製麵廠的曬麵景觀,可說是關廟獨有的特色產業。

關廟麵散發出陽光味道的魅力,濃郁的麵香不斷飄散而出,傳統的關廟麵多為純日光自然曬乾,特性是久煮不爛,這小小一團麵,吃下的是關廟的陽光香氣,也呼應著關廟人堅毅、不屈也不饒的性格。


背景故事
關廟麵原名「柳仔麵」,關廟當地人習稱大麵,多以自然光充足曝曬而成,只要天氣晴朗,一年四季都可在關廟看見曬麵的景觀。在關廟隨處可見販賣關廟麵的店家,這也是旅行至此的最佳伴手禮。關廟麵也常在廟宇出現,用來供奉祭拜神明,放在陰涼處可以保存九個月之久,有時被製作為關廟滷麵,也常被當地人做為招待與祭祀之用。


協進製麵廠
工廠位址:台南市關廟區東安街41號
洽詢電話:(06)5967650
交通資訊:可搭乘大台南公車:紅10路「關廟─永康火車站─奇美醫院」於《得玉興書局》下車步行;藍13路「關廟─阿蓮」於《香洋里》下車步行至協進製麵廠
順遊景點:大潭埤旺萊公園

 

阿蓮福樂食品行-手工饅頭麵包飄香

離開關廟不遠處來到了阿蓮,這家福樂食品行讓我慕名而來了幾次,它是阿蓮地區知名的手工麵包店。每當饅頭、八寶包、桂圓饅頭、南瓜起士、芋頭饅頭出爐時,一陣香氣就壟罩了街道,讓人聞香而來。第一次來到阿蓮福樂食品行,每次都勾起我想吃欲望的是包覆著大量桂圓的「桂圓饅頭」,後來老闆娘特別推薦了南瓜起司給我們品嘗,那香氣十足的南瓜味和起司在口中交融的氣味讓人吃過一次就忘不了,尤其是全程手工製作,吃起來相當有咬勁。若不及早前來購買,很快就被當地居民搶購一空了。


阿蓮福樂食品行
店家位址:高雄市阿蓮區中山路27號
洽詢電話:(07)6315789

 

P201

台南市・北門區 井仔腳鹽田

夏日午後,汗水滑落過了臉龐,我騎乘著機車從台南車站出發,沿著台 17 線公路往北前進。柏油路上的熱氣模糊了遠方的視野,眼前公路筆直的可怕,彷彿無止盡的那端,有白雲與熱情的太陽向我招手,並不孤單。

不知鐘錶上的數字跳了多少,終於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井仔腳鹽田」,停妥車,脫下口罩,一股淡淡的鹹味撲鼻而來,不像漁港內的那種鹹臭味,倒像是一種充滿個性帶有滄桑的海味。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井仔腳,但卻對北門感到意外陌生,不知道曾經巧遇的那位鹽工伯伯到哪兒去了,印象中的他,掛著滿面笑容的跟我分享著關於鹽田的故事,他說:井仔腳鹽田專產民生用鹽,早期在殖民時代的日本人很聰明,把甕打破後用碎瓦片改造成瓦盤來製鹽,只為避免粗鹽與土壤相黏,讓鹽結晶在瓦盤上以便採取乾淨的粗鹽。而曬鹽和海水有密切的關係,當海水開始漲潮,鹽工就得趕快引入新鮮的海水,鹽田與農地一樣需要休耕,收過幾次鹽後得停止曬鹽工作,進行整地確認瓦盤縫接處是否密合,修補後再以石碾整平得以繼續曬鹽。

日治時期,因日本人不懂產鹽,都從井仔腳用帆船運去日本。台灣光復後,鹽就由糖廠小火車載去隆田、新營地區去販售,而糖廠小火車是專門用來運鹽,早期七股也有火車站,井仔腳的鹽熟成後用牛車載過去車站,一隻牛可乘載約一公噸的鹽,有20包之多。

時光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掉了,橙月染紅了鹽的故鄉,在金色陽光照射下,堆積成小小白色金字塔的鹽山成了剪影,與鹽田瓦盤上的積水相映,組成無數個菱形。我覬覦這片火紅的天空已久,拿出相機按了幾下快門,清脆的快門聲響貫徹了鹽田的寧靜,不禁感嘆,眼前的風景再美,終究還是會衰退。僅留下這片美麗的雲彩,來填充這失去鹹淡滋味的歲月哀傷。

天色漸暗,科技的發達讓製鹽產業如夕陽般消逝,鹽田的繁景終究回歸了寂靜。我踏著滿地的石子路,走過和鹽工一樣走過的路,臉上的汗水滴落泥土,這滴汗卻比不上過往那些用一甲子歲月耕耘這畝鹽田的工人們辛苦。


背景故事
從前北門的從事曬鹽產業的最多有五百四十多人,曾經是台灣製鹽產業最發達的鄉鎮之一,幾乎是全北門人都在從事曬鹽,而井仔腳的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


位址: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
交通資訊:可搭乘大台南公車:藍2路「佳里─溪底寮─南鯤鯓」於《井仔腳》下車步行
順遊景點:北門遊客中心、北門出張所、水晶教堂、錢來也雜貨店、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各種叮嚀:目前鹽田區僅留作觀光教學之用,鹽田上的積鹽禁止擅自攜帶外出

 

P204

台南市・將軍區 青山漁港

收音機傳遞出來的台語廣播劃破了漁港的寧靜,走在港口邊,木製網子一字排開,好奇的湊過去瞧了一眼,一隻隻曬得紅通通的小蝦米在陽光下沐浴著,那一陣風抱起了蝦米的香氣,是青山漁港獨有的海洋味道。

一位穿著亮麗的阿姨從屋內走了出來,用一口海派的台語跟我們侃侃介紹起這青山漁港獨有的「味道」。的確,剛來到青山漁港,港內的味道就別於一般漁港有的油臭味或魚腥味,倒是充滿這種說不出感受、卻又不是讓人厭惡的「味道」。

與我們交談的是錦雀阿姨,她得意的告訴我們說青山漁港的特產是這種紅紅小小的火燒蝦。錦雀阿姨說,魚可以曬成魚干,魷魚可以做成魷魚干,那蝦子呢?

小屋前的婆婆們以機器人般固定的模式迅速剝著蝦,配上這獨有的工具,精巧的把小蝦漂亮的脫去外殼,剝好的蝦用等距離的方式在鐵網上陳列,再拿去風乾,宛如一幅畫般漂亮。

把食物曬乾用來延長保存期限是先人留下的智慧,而有些食材經過曬乾之後就會有不同風味及面貌。青山漁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種小蝦。這些小蝦是青山漁港的漁民熬夜搭上竹筏出海捕獲後,翌日馬上載回港口卸貨現剝的。但因為現在蝦子產量比較少,有些居民為了求餬口養家,時而會用遠從基隆來的冷凍蝦來補充不足的部分。

錦雀阿姨補充說了一句「新鮮的蝦會呈現火紅色的,等到風乾或曝曬後會逐漸轉為紅褐色,而且風乾蝦會的比太陽曬的還好吃呢!」,錦雀阿姨二十六歲從隔壁村莊嫁來青山漁港,看過青山漁港幾年來的改變,也是最了解青山漁港故事的人了。

問了錦雀阿姨最辛苦之處為何,她停頓了一下說「就是坐久了很痠、手也會痠,但很歡喜做這個工作,可以和很多客人交朋友。」錦雀阿姨用這樣樂觀的態度感染了村子裡的人。

數年來不變的傳統,鑽子、水和盤子,讓剝蝦在青鯤鯓內的居民有了感情上的連結,在漁港裡那說不出的味道並不是由蝦子發出來的,而是台灣人最濃厚的鄉村人情味。


背景故事
早時青山漁港的剝蝦產業非常興盛,全盛時期全村大概有五百人都在做剝蝦這件事情,走入青鯤鯓小漁村內隨處可見家家戶戶在剝蝦,造就了剝蝦村的特殊景象。


地址:台南市將軍區鯤鯓村
交通資訊:可搭乘大台南公車:藍11路「佳里─城子內─青鯤鯓」、藍12路「佳里─後港─青鯤鯓」、藍20路「佳里 ─ 台區 ─ 馬沙溝遊憩區」於《青鯤鯓》下車
順遊景點:馬沙溝濱海遊憩區、將軍漁港、方圓美術館、香雨書院

 

龍山漁港-無名小店的美味炸物

偶然一次經過,發現了位於龍山宮對面的這家無名小店,熱滾的油鍋上漂浮著許多金黃炸物,嚐過一次後便成老主顧,每回來到台南沿海地區必定會繞行至龍山村嚐上一回。這家無名小店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販售著炸螃蟹、炸魚、花枝丸、蚵嗲等新鮮的海產,尤其推薦這裡的「炸螃蟹」,一口一隻的小螃蟹完整落入油鍋炸得金黃,放入口中咀嚼,酥酥脆脆的口感是最簡單的鄉村美味,只要來過一次就會愛上這樣的純粹。


店家位址:台南市七股區龍山村龍山宮對面(店家無特定營業時間)

 

 

新書搶先看
【台灣的100種鄉鎮味道】雲嘉:彩繪牆的道地年味與日式公園懷舊味
【台灣的100種鄉鎮味道】澎湖:美麗沙灘的鹹鹹海味與仙人掌冰的滋味



2AF212_600

本文出自:
台灣的100種鄉鎮味道:四季秘景X小村風光
X當令好食,釀成最動人的在地真情味

作者:許傑

想了解更多? 立即前往 >>>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城邦讀書花園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