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做生意更是如此,許多不確定因素會影響生意,
有些嚴重到甚至徹底毀滅一個人的自信。
所以,做生意必須有天天關門解決難題的準備。
不妨把它設為玩電動遊戲的闖關挑戰,
你闖過的關卡越多,得到的寶物和功力就越多,
下次面對挑戰,你會有更好的應變能力。

 001.jpg

 

 

● 異地生產、專責分工的製造模式

許多人都以為,「中國藍Anewei」專賣大陸貨,完全不照顧本地生產、製造商;更誇張的還有說我不愛台灣……。但其實這些都是誤解,「中國藍Anewei」是百分之百的台灣設計品牌,強調的是「設計」,因此除了當初單純的成本考量、商品本身的特殊性,使得「中國藍Anewei」在原料採購和部份製造必須在對岸處理,而這也是許多台灣甚至世界超級名牌的商品產製模式。

當年我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媽媽牌旗袍賣出去,讓「中國藍Anewei」順利誕生。商品有人買固然開心,但接下來的問題就讓我傷透腦筋了:現在有一批六十公斤的藍印花布可以製成旗袍,如果我每一件都得自己描圖、裁切、縫製一件花上三天,一件賣八八八的價格,這真的能讓我發發發嗎?

003.jpg

 

幸好當初做決定讓「中國藍Anewei 」一開始就建立了「異地生產專責分工」的分段生產模式雛型是對的: 採購、打版和縫製都在不同的工廠進行,日後在面對仿冒者跟進的時候,起碼用空間換取時間,讓我這個「正牌」起碼有一段沒人抄襲的獨家銷售優勢。

不過等到那六十公斤藍印花布用完,我才發現,原來的產製方式還是得調整。

光是布料這部份,純棉胚布和染工就得分頭解決。台灣本身不產棉,只能進口,同時我要求用不漂白直接染的方式製作(因為漂白劑會傷皮膚,我希望用純天然的染製法),結果在台灣下的單竟然因為「量太大」而沒有人願意接單生產,逼得我只好去買新疆棉,然後拿到浙江進行染製。

難道台灣本身真的沒辦法生產藍染嗎?

問題之一就是我需要的「量太大」。台灣的藍染至今都沒有辦法形成經濟規模,因此製造方式還是停留在手工染製,人工成本過分昂貴。

問題之二是「染工」。相較於從清末才開始發展的台灣藍染,大陸藍染是從漢代發展到今天,技巧純熟而且每塊布一定染九到十二次,這樣染出來的布才會顏色穩定不易褪色。而台灣的布只染一、兩次的工序,實在達不到我的要求。

問題之三是健康考量,許多年長的蠟染師父,過去因為長期接觸化學染料而罹患癌症。學化工出身的我,對於這些染劑對人體會造成的傷害,自然比一般人瞭解更多。即便是純天然植物染,台灣使用的「馬藍」不但會吃色,讓產品相對不穩定之外,產量還是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反觀大陸採用藥用植物板藍根,染製出來的布料,不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穿了不會過敏,連小寶寶使用的初期,也有防蚊蟲叮咬的功效。

在種種因素和經營的策略思考之下,演變出純棉胚布一年採購足額的量(新疆棉或美國棉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到成本),然後直接送往浙江染製,產品的製造則是按照衣服、用品和小物等類別,分散在廣東和台灣兩地生產。

因此「中國藍Anewei」是台灣設計的品牌業者,而不是靠大量製造的批發商,這一點是我想要特別說明的,因為太多人在我演講的時候,給我扣了頂「本土意識」大帽子。以傳統產業的生產供應鏈而言,台灣已經沒有上游供應商了(棉布原料和具規模的染製廠),這要我這小小的品牌業者如何照顧本土製造商呢

002.jpg

「中國藍Anewei」繁複的採購製造模式,其實也是許多台灣品牌商的痛,如果可以,誰願意離鄉背井到陌生的地方生產製造呢?況且這是經商的關卡之一,要顧及對外的經營和對內的管理,經常是十分令人頭痛的難題。 

 

成功小語‧‧‧

★異地生產專責分工:採購、打版和縫製分在不同工廠進行,日後面對仿冒者跟進時,用空間換取時間,讓「正牌」起碼有一段沒人抄襲的獨家銷售優勢。

004.jpg


本文出自:《小資創業6堂課:從3萬資本做到百萬營收,單親媽媽奮鬥記

2AB920.jpg      

作者:魏籤懿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