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之所以能夠漸趨普及,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並不只是因為業務上的方便而符合國際標準而已。這一點,從雜誌也漸漸變成A4規格,就能清楚得知。因此,應該還有其他的理由。我認為,關鍵在於人類雙眼的機制。人類的視野範圍:人類的眼睛有其視野存在,也就是可見範圍之限制。我認為最能有效利用這種視野大小的紙張,就是A4

 2AB912123 

現在,各位讀者不妨一起來測試自己的視野有多大吧!請伸出雙手的食指,在視野中心並排,然後在不轉動眼珠的狀況下,把雙手漸漸拉開,拉開直到某個程度,你就看不到手指了。直到那個邊界為止的範圍,就是你的視野。雖然會有個人差異,但一般來說,人類的視野單眼約為一百六十度,雙眼約為兩百度左右。可是,這種一般所謂的視野,也包括只能隱約看到的範圍在內。請和剛才一樣,再一次把雙手食指伸到視野中心。這次請看著食指的指甲,請好好看清楚食指的形狀與顏色,然後和剛才一樣漸漸拉開雙手。拉開直到某個程度,手指的形狀與顏色應該會變得看不清楚、隱隱約約的了。那個位置大概在哪裡呢?大多數人在雙手食指相距三十公分時,視野就會變得模糊了。

人類的視野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的一般視野,另一種則是中心視野(可用視野)。一般視野的範圍,其實連只能隱約看到的部分也包括在內;另一方面,中心視野則是形狀與顏色都能清楚看到的範圍。剛才各位讀者也親自進行實驗,是否因為手指的指甲與顏色可清楚看到的範圍很窄而感到訝異呢?雖然存在個人差距,但雙眼的中心視野大約只有二十度左右,眼睛閱讀文件或書籍的距離約為二十度,也就是大約不到三十公分。這樣的大小,剛好和A4用紙的長邊大致相同。

這就是為什麼,A4是一次可輸入資訊的最大規格。

 

 

大腦在略覽下能掌握的限制

另外,人類的大腦基本上無法一次性很快地看太多東西並加以比較,這一點,我稱為「大腦在略覽下能掌握的限制」

舉個簡單的例子,請在桌上隨意擺放數枚硬幣,如果只看一眼的話,你一次可以準確看出最多幾枚硬幣呢?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七(加減二)個吧,也就是從五個到九個為止。如果是我的話,一眼只能看到六個為止。一看就知道是九個硬幣的人,少之又少,如果不清楚確切數目的話,通常只好「1、2、3……」依序數數。雙眼一眼望去,我們能夠在腦中精確掌握的數量,有其限制。

「算盤」就是出於人類大腦這種「略覽下能掌握的限制」而發明出來的用具,據說源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把石頭或骨頭放在地上計算的方式,到了羅馬時代,大致就變成現在這樣的結構了。在算盤框架的中間,有一條橫亙的橫木,區分為上珠、下珠。雖然也有上珠為一顆或兩顆、下珠為四顆或五顆的差異,但跨越時代與地域的區別,都差不多是這樣,這也是因為大腦能在略覽下掌握的範圍有其限制的結果。算盤的算珠如果一個一個去數,這樣就沒意義了,必須要能一看就知道。因此,為了讓使用者一目了然,珠子的變動數最多五顆。如果再多的話,就透過十進位法進一位,或是活用代表「5」的上珠。

像這樣,算盤不只是用來顯示數目而已,也藉由移動珠子進行加減乘除的計算,並讓我們一看就能理解計算結果。從這一點來看,算盤可以算是彌補我們「大腦能粗略掌握之限制」,有效進行快速計算的工具。

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大腦在略覽下能掌握的限制」,即為比硬幣和算盤還更易於辨識的對象──組織裡每個人可管理的部下人數。在管理學中,有個稱為「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的原則:每位主管能夠有效管理的部屬人數,約為五至六人左右。一旦超過這個人數,就會無法掌握部屬目前正在進行什麼工作,或是決定分派什麼工作給他最適合,組織就會變得沒有效率。

還有,再舉一個商業上的例子。聽說全球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內部經常會講到這個原則,「任何事情都要分成三項說明」。「3」是神奇數字,不管你問麥肯錫的顧問再怎麼複雜的問題,據說他們開口都會先回答「原因有三,……」,這是為了在碰到什麼課題時,迅速把它結構化為三項要素來說明。換言之,就是「一個問題如果無法以三項要素來說明,就表示結構化得不夠」吧!再怎麼困難的課題,只要能結構化成為三項要素來說明,就能夠理解。麥肯錫的這種說法,也是出於「大腦在略覽下能夠掌握的限制」。

人類的腦就像這樣,粗覽下能掌握的範圍有限。這樣的限制,源自大腦稱為「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的部位裡一種叫「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的功能之限制。請把它想成作業台,人類腦子裡的作業台有其限制,以數字來表示的話就是「五加減二」(麥肯錫是再把它減少到三)。多於這個範圍的話,作業台就無法在略覽下掌握,就會分辨不出哪個好、哪個壞了。說起來,人類一次能夠處理的,其實只有很單純的事情而已。

 

A4就很夠了

在紙上表示「五加減二」件的事情,需要用到這麼大的紙張嗎?其實,只要A4就很足夠了。如果是A3的話,可能就太大張了。我想,應該很多人都看過A3的資料吧!公家機關、日系顧問公司或廣告代理公司,現在仍經常看得到A3。一旦拿到A3的資料,也會不知道該從何看起才好。A4的資料只要大略瀏覽,就能理解內容;但A3的資料幾乎都是不聽別人說明,就難以理解其內容,連自行讀懂它的力氣都沒有。而且,A3的紙張雖然只是A4面積的兩倍,花五分鐘就可以完成A4資料的說明,但A3資料有時卻要耗費將近一個小時才能完成說明。對一般人而言,A3的資料內容太複雜,很難在略覽之下就一次弄懂。

像這樣,我認為一次輸入大腦的最大且最充足資訊量,A4紙張的大小最為合適。此外,不僅用在輸入到自己腦中而已,在產出資訊時也相當有效。無論是要拿給別人看也好,或是自己要在別的場合再次將產出結果轉為輸入也罷,A4格式對於略覽掌握重點、決定優先順序或優劣,極有幫助。


本文出自:《改變你一生的成功法則-神奇的A4思考術

2AB912.jpg  

作者:三木雄信

譯者:簡大為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