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技越進步,工作量反而變更多?!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為何上班族加班的情況卻愈來愈嚴重呢?從「沒時間」到「享受有品質的時間」,從今天起找回生活應有的閒情逸致,同時掌握在社會競爭中輕鬆致勝的高效能時間管理術。

只追求速度、效率、省時的時間術,讓人精疲力盡在現今的職場上,相信很多人每天都面臨著不斷被工作追著跑的忙碌情況。

  不管是為了因應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業績低迷,還是為了追求經營效率化,許多企業都開始透過人事縮編等行動,來精簡現有勞動力。而重視能力主義的結果,也導致了員工間殘酷的競爭局面,從早到晚,堆積如山的工作不斷湧進,要是不能俐落地一一處理,就無法順利提交成果,為了在與其他公司或同事間的競爭當中勝出,也有不少人連日加班、提早上班時間或甚至到了假日還得進辦公室。

  每天過著這種日子的上班族,也因此經常把:「唉,好累」、「我已經快不行了」這樣話的掛在嘴邊。

  但是,大家是否也遇過另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呢?

  他們跟剛才的「疲憊不堪的員工」也許是做著同樣的工作,卻總是顯得很有活力,明明雙方工作量一樣繁忙,但卻不見他們時常加班。他們是一群到下班時間,就匆匆地說聲:「那我先走了」然後隨即離開辦公室的「精力充沛的員工」。

  這兩者之間的差別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從時間的「量」到「質」!

  我們接著就要調查其中原因,研究如何才能從「疲憊不堪的員工」變身為「精力充沛的員工」,在此先請大家看看以下兩個假設:

  疲憊不堪的員工只以「時間的效率(量)」為目標,

  精力充沛的員工則同時重視「時間的效果(質)」

  疲憊不堪的員工一心只掛記著「工作成果」,

  精力充沛的員工則會將部分心思放在「充實私生活」上。

 

 

孕育經濟發展的時間管理術

  企業為了對抗不景氣、提高生產力……等諸多情況,所採取的對策除了增加員工的工作量,還會推動各式各樣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也因為如此,產生了越來越多疲憊不堪 的員工。

  在提出這個時代所需的時間管理方法之前,先讓我們來一起複習一下最近幾十年間的時間管理術演變過程吧!

【一九六O年代後期(高度成長期)】

  從東京奧運到大阪萬國博覽會,日本在這段期間邁入了高度成長期,也創造出上班族的天堂。在當時的熱門歌曲《DONTOSETU》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上班族是無憂無慮的職業~」之後甚至還出現了「五點以後男(五點下班後才有精神)」這樣的名詞,在那個時候,所謂的時間活用術是不被需要的。

【一九七O~八O年代前期(經濟躍進期)】
  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和企業的成長,上班族開始變得愈來愈忙碌,「超猛上班族」和「滅私奉公」(註:捨棄個人私欲,為老闆、公司鞠躬盡瘁)的新詞彙也在此時誕生。雖然由於市中心地價高漲,導致越來越多人選擇遠地通勤,但這並未使上班族們卻步,那是個人人咬緊牙關賣力工作的時代,因此為了改善隨之而來的痛苦,漸漸出現了對於新工作方法的需求,時間管理術正是在當時萌芽的。

【一九八O年代後期(泡沫經濟時期)】
  時間活用術開始在上班族之間捲起潮流,是在泡沫經濟正式發酵的八O年代後期。隨著企業的業績目標逐漸提昇,工作也日趨繁忙,但由於休閒活動的發展以及個人主義的抬頭,「滅私奉公」已然消滅,取而代之的,是不僅在工作方面勤奮努力,同時也要活出自我的「活私奉公」。此時,「私人生活」這項要素首次出現在時間管理術當中,教導人們如何度過五點下班後的生活及週末時光。

【一九九O年代中期(經濟不景氣時期)】
  接著迎來的是泡沫經濟崩解後的不景氣時期,上班族受到裁員潮的襲擊、人事縮編和工作量的提升,導致長時間的勞動和工作忙碌化,另外,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與Windows 95的登場,許多工具書開始教導人們如何透過IT數位科技,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二OOO年~(美國主導的成果主義)】
  數位科技幾乎已成為國際間共通的標準技能,順應著這樣的潮流,美式成果主義和勝利組、戰敗組的職場型態,開始在社會間受到熱烈討論,標榜著更快完工、更省時、更多成果的時間管理術,也因此襲捲了所有企業。

 

「時間不夠」的三大主因!

  越來越多人哀嘆著:「唉!時間不夠」,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狀況,可能有三項主要的原因:

第一、「得到的成果」比「工作的時間」更重要。

  以前的上班族,就如同擁有大量生產線的工廠一樣,工作量與生產量彼此關聯,花費的時間與得到的成果幾乎成正相關。

  不過,到了現今以能力主義至上的時代,情況開始有所改變。能力較差的員工,不管工時有多長,都無法提昇產能;而有的員工雖然很少加班,但卻能夠交出一定水準的成績。

  為了提昇成果,新的課題也應運而生。掌握產業資訊的速度與瞬間判斷力,成為了個人成敗的關鍵所在,再加上經濟國際化和社會二十四小時化的情況接連出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為了提昇工作成果並獲得成功,人們不分晝夜,甚至連假日也一直在工作,同時還會另外耗費時間去開發自身的能力……,新的時間戰爭就此展開,在這個時代裡,追求的是更為有效的時間管理術。

第二、「工作時數」與「獲得報酬」之間的關聯性變得薄弱。

  以困擾著許多人的加班地獄為例:在滅私奉公的時代裡,雖然加班費增加了收入,卻也常聽到有人這麼說:「傷腦筋耶,雖然收入增加了,但卻沒有時間可以花啊!」。 

  然而,在標榜成果主義的現在,決定待遇多寡的並不是工作時間長短,而是工作成果。而且,即使支付了加班費,似乎也有很多公司一個月只能報二十或四十個小時的加班津貼。而「有名無實的管理職」,也成為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這種狀況之下,為了能獲得更高的薪水待遇,上班族開始積極地採用各種方式來追求作業的速度及效率,同時也希望能減少時間的浪費和損失。

第三、「想要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的慾望也提高了。

  其中的原因包含了文明發達與資訊化所帶來的「便利豐足的舒適生活」,例如想用電腦或手機傳遞大量訊息、想玩部落格、或想一頭栽入遊戲世界裡……等。換句話說,過去所謂的滅私奉公,說不定正以另一種完全迥異的形態再度復甦。

  ——在工作上想追求更快的速度、效率與省時。
  ——在私底下想有更多樂子,過著更快樂、更舒適的生活。

  這不正是「時間不夠症候群」的真實原因嗎?時代為何會演變成現在這樣呢?人們要如何在這樣的時代中獲得幸福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思考這個課題。


本文出自:《不加班的高效能時間管理術

2AB911  

作者:野村正樹

譯者:沈文訓

出版社:創意市集logo2.jpg    


arrow
arrow

    創意市集 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